《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时间:2024-07-14 11:30:18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

“最好是相对的,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就是李镇西老师心中最好的定义,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指做“更好”的老师,的确,“没有最好,没有更好。”

和李镇西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们的学识,他们的人格,他们的能力,我想我永远只有仰慕,但是看了李镇西老师对“最好”的理解,让我感受到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做“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今天自己和昨天自己相比是不是在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只要我们每天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就可以不断的像最好的老师靠拢。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个年头,我也坚持当了10年的班主任,“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除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外,每天还会有让人头痛的事情,让人头痛的学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诉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书,还要充当“警察”“保姆”等角色,虽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来其实很甜,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错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样乖巧呢,可是,真当学生们犯错时,我也曾很气愤,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学生们甚至把我气哭,那一刻心里总想着他们快点毕业,赶紧把他们送走,甚至有时不想再当这个班主任了。

李镇西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记得我的第一届学生临走的那一刹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荡然无存,我满脑子的竟是舍不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接受他们已经毕业了,这样的感情是相互的,学生们临近毕业最留念的也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怨恨”的班主任。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来自第一届大部分学生的'新年祝福短信,那一刻,我体会到“我拥有了几十颗童心,这是何等优厚的精神财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无限的乐趣,而这样的乐趣让我们拥有了优厚的精神财富和事业的满足感。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很听话,每个孩子成绩都很优异,否则还需要我们老师干嘛。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的,每个孩子有都会有能力上的缺陷,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能力,用爱去感动他们。

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愿意选择后者。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2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这是教育界上人人皆知的事。《做最好的的老师》这本书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触动了我的心弦。我念这段话给大家听听:"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的:“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当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这段话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盏指路的灯塔,在我茫然没有方向的时候,忽然大放光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吗?“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章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3

现在读经典、谈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成了老师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主旋律。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细细地品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编写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每次打开它,我的心灵总会受到一次次地震撼,思想总会一次次得以提升。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一个个教育思想,犹如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教学路。

一、全心全意地爱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地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李镇西老师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忠实的追随者,因此他提出了“爱是永恒的教育理论”,提出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提出了“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因此才有了他与学生的相濡以沫,才有了他与学生的相依相随,才有了他们彼此的信任与依赖。

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历程,对待学生又有着几分爱呢?“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可是,我们对待学生有过几次温暖地爱抚,有过几次亲切地慰问,又有过几次敞开心扉地交流与尽情地嬉戏呢?因此,“爱”,应该是老师们永远追随的主题。

二、创新地进行语文教学。 ……此处隐藏10435个字……文字浅显,内容易懂,许多学生会觉得没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在看似明白晓畅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于不疑处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不疑处”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学生如果具备了这样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即使再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许多问题。第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除了让学生找出有关字词句障碍,我一般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一般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是什么?继续对结构是怎样的?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散文:形是怎样散的?神是怎样聚的?文章的构思如何?议论文: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色。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时,李老师还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我觉得李老师的做法很有指导意义。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后一点,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基本都是从文章的文体特点进行学习指导,在深度引导解读中也常常遵循—写了什么、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这样的步骤,但就是控制性学习太强,自主发问式的自主学习实践只是偶尔为之,远远不够。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我增强了信心,我愿多点耐心、爱心,增加些智慧,少点近利,多点远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说无益,不如行动。自主课堂请从逼问开始。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4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 “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读后感《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 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5

近段时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看到其中一章“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不由使我想起了前几年发生在我班上的一件事:

放学的铃声刚刚响过,我正准备回家,班长急冲冲地跑进办公室,说:“李龙趁前面两个女同学专心做作业时,把人家的辫子绑在了一起,还在上面插了片树叶!”

我顿时火冒三丈,气冲冲直奔教室而去,这个李龙,从进了我们班开始,就没让人省过心,迟到、旷课、不做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打架……让我头痛不已。

李龙坐在座位上,一脸的.倔强和不以为然。我耐心地等同学们走完,想着他的种种劣迹,我酝酿着情绪,准备着给他来一场雷霆之怒。我正思考着要如何爆发,突然,有个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他的妈妈今天来接他,想见一见老师,了解一下他平时在校的情况。于是,我赶紧去接待学生家长。

那位家长对学生非常关心,细细地问了各方面的情况,我一一详细地做了介绍。等到结束谈话,已暮色沉沉。我自己也准备回家。就在锁门的时候,我想起了李龙,我想他大概早跑了吧。不过我还是走向教室。

出乎意料的是,在昏暗的教室里,李龙那瘦小的身子还站在那儿。我的心头一动,怒气也随之而散了。我想,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失败的时候,算了,让他走吧。

就在他走出教室,融入暮色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一丝恐惧的神色,我想他大概怕黑吧。于是,我紧走几步赶上他,和气地说:“李龙,天黑了,我送你回家,好吗?”他猛然抬起头来,满脸惊喜,但随即又低下了头,支支吾吾地说:“不……不用了,我爸妈都没在家。”我笑着说:“我只是想送你回家而已。”他没有说话,只是跟在我身后,一步步向他家走去。按照他的指点,到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停下脚步,他一边大声说着:“谢谢老师!”一边飞快地跑了。

很快我有了新发现:李龙再也没有迟到过;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也没再和其他同学打架……我想他有些反常,坚持不了多久。但我还是及时表扬了他。从此李龙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不断进步。

一次作文课上,我出的题目是《谢谢》,交上来的作业,题材多样,感情真挚,都很不错。但是,李龙的作文只有这样几句话:“谢谢您老师!那天晚上您把我送回家,这是第一次有老师专门送我回家,而不是为了向我爸妈揭发我在学校所犯的错误。我会努力学习的!”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心底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意外的收获。同时,我也明白了,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点,对孩子们多一点关爱,一切就会变得美好起来。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